兰大主页
English
菜单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文献资料
学术平台
校友园地
杨建新教育基金
《中国民族学》集刊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文献资料
学术平台
校友园地
杨建新教育基金
《中国民族学》集刊
主页
>
学术争鸣
实践中的投身人类学——以四部民族志为例
2024-10-28
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进行非殖民化和反种族主义分析
2024-10-28
多物种民族志:西方人类学的物种转向
2024-09-13
“以水为中心”: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个路径
2024-07-10
为什么人类需要宏大叙事……以及其他叙事
2024-07-03
民族学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脉络
2024-03-22
从海外民族志到区域国别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2024-02-22
人类学的若干转折时刻
2024-02-22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形成与研究
2023-11-05
史禄国民族(ethnos)理论的构建与修正
2023-11-05
功用之学:马林诺夫斯基思想在中国的两条路径
2023-09-13
三星堆国家的结构和特征
2023-09-02
“四海之内,人同此心”——中国人类学学术史考察记
2023-07-22
20世纪历史地理研究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贡献
2023-04-24
王朝基层控制、乡村社会秩序与帝国逻辑
2023-03-28
从景之观到人之观 ——景观人类学的概念、范畴与意义
2023-03-28
宋代的“上天崇拜”
2023-01-20
“科学种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在大西洋知识共同体中的演变
2023-01-20
“边疆”与“中国”的交融——理解和诠释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的路径
2022-12-20
元代族群认知的演变——以“色目人”为中心
2022-12-20
法的多重性与乱伦禁忌的起源
2022-10-25
中国人类学的危机与挑战
2022-10-25
20大报告解读丨小农现代化将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经验
2022-10-25
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
2022-08-15
萨图克·布格拉汗麻扎谢赫任命书中的“新兴宗派”
2022-08-15
皇帝在村:国家在华南地区的体现
2022-08-15
地区研究创生史十年——知识构建、学术规划和政治-学术关系
2022-08-15
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2022-06-30
“民族”、“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双重含义——从葛兆光的《重建“中国”的历史论述》谈起
2022-06-30
明末清初“以儒詮經”起因再探討
2022-06-30
人类学需要“治愈想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裂痕”
2022-06-30
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学家蒂姆·英果尔德(Tim Ingold)
2022-06-18
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观念基础
2022-06-18
昆仑、天门、西王母与天帝——试论汉代的“西方信仰”
2022-06-18
河西宝卷的分类、结构及基本曲调的初步考察
2022-06-18
走出民族主义史学
2022-05-21
写文化之后:21世纪人类学民族志新的转向研究
2022-05-21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2022-04-21
从多民族视角考察古代“中国”观
2022-04-15
中国人类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2022-04-13
1
2
3
4
5
6
>
»
中心概况
历史沿革
中心简介
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师资力量
荣休教授
杨建新教授
马曼丽教授
洲塔教授
王希隆教授
闫丽娟教授
武沐教授
宗喀·漾正冈布教授
王建新教授
在职人员
教授
外籍教授
青年研究员
副教授
讲师
教辅人员
博士后研究员
兼职人员
兼职博导
离职人员
特聘教授
教授
其他
学科建设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
国家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
特色实验室
科学研究
特色方向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奖励
人才培养
本科生
本科生教学
本科生科研
本科生田野实习
硕士生
博士生
博士后流动站
文献资料
《西北史地》
《中国民族学》集刊
图书资料室
在线数据库
文献目录
学术平台
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甘肃丝绸之路研究会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欧盟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中国民族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民族学学会边境民族学专业委员会
校友园地
杰出校友
校友名录
杨建新教育基金
《中国民族学》集刊
学术争鸣
中心动态
政策要闻
民族之窗
English
Introduction
Faculty
Research
Publications
Collab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