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2017届民族学本科生胡康国创项目简介
2017-04-04 | 本科生科研 | 阅读量: | 收藏此文
摘要: 回鹘与粟特关系探究 以政治和经济活动为中心 2013级民族学本科生 胡康 指导教师 刘全波 2015年国创项目, 指导老师刘全波 , 项目实施时间为 2015 年 11 月 到 2016 年 12 月,为期一年。 项目具体内容: 粟特人是中古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垄断者, 他们不仅活跃在中原,
回鹘与粟特关系探究——以政治和经济活动为中心
2013级民族学本科生 胡康
指导教师 刘全波
2015年国创项目,指导老师刘全波,项目实施时间为2015年11月到2016年12月,为期一年。
项目具体内容:
粟特人是中古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垄断者,他们不仅活跃在中原,同样活跃于漠北游牧汗国之中,本项目即着眼于回鹘时期的粟特人研究。在吸收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项目综合运用敦煌吐鲁番文书、传世史料、碑刻、穆斯林史书等资料,主要围绕三个部分进行了探究。第一部分是对漠北回鹘时期粟特人的探讨。牟羽可汗皈依摩尼教后,信奉摩尼教的粟特人获得了可汗重用,势力大增,并逐渐在经济、政治和地方上都取得了优势地位,最终在汗国末年形成了粟特政治集团,安允合政变就是粟特集团企图夺权的尝试。第二部分主要关注回鹘西迁后,高昌回鹘境内的粟特人。这一时期的摩尼教依然享有国教的地位,且在回鹘庇护下,获得了各类特权,粟特人也因此继续活跃于回鹘政治舞台上。10世纪之后,回鹘人受到佛教的影响而逐渐抛弃摩尼教,失去靠山的粟特人因此而衰落。第三部分是对10世纪之后粟特人与丝绸之路的综合探究。通过对文书和正史记载的梳理,可以发现,丝绸之路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在安史之乱后衰弱,这一时期的丝路贸易依然活跃,从中亚穆斯林王朝,到高昌、于阗、归义军、甘州、中原,甚至契丹和漠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贸易网络,这个网络的经营者就是粟特人和回鹘人,这是一个真正的回鹘时代,也是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期。11世纪之后,粟特人逐渐融入到了回鹘当中,丝绸之路的地位也逐渐被穆斯林所取代。
最近更新
- 2025-07-05 【讲座预告】2025年民族学专业暑期学校专题讲座预告
- 2025-07-02 2025年上半年在兰州大学获得民族学硕士人员名单
- 2025-07-02 2025年上半年在兰州大学获得民族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 2025-07-02 2021级/2025届民族学专业本科生程文文国创项目简介
- 2025-07-02 2021级/2025届民族学专业本科生陈珊君政基金项目简介
- 2025-07-02 2021级/2025届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留影
- 2025-07-02 2025年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年会暨“国家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世界经验”学术研讨会召开
- 2025-06-30 2025年民族学专业暑期学校国际课程预告
- 2025-05-29 第七届“杨建新奖学金”论文征集启事
- 2025-05-20 2025年博士论文答辩公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