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2017届民族学本科生唐亚男君政基金项目简介
2017-04-04 | 本科生科研 | 阅读量: | 收藏此文
摘要: 最后的歌唱 广西桂林兴安县汉族丧歌象征意义的研究 文史组 唐亚男 201 3级民族学本科生 导师 周传斌 教授 第 17 届 政基金 立项项目,指导教师周传斌。课题于 2015 年 4 月立项, 2016 年 3 月结项,项目实施期限为一年。 课题实施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5
最后的歌唱——广西桂林兴安县汉族丧歌象征意义的研究
文史组 唐亚男 2013级民族学本科生
导师 周传斌 教授
第17届“䇹政基金”立项项目,指导教师周传斌。课题于2015年4月立项,2016年3月结项,项目实施期限为一年。
课题实施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寒假):前期调查,走访歌师、参与丧歌仪式,获得详实的文字、录音、影像资料。
第二阶段(2015年4月-7月):前期资料整理,同时翻阅文献,寻找其他关于丧歌的记录与文章,通过对比用于课题中论文的写作及校对歌词等工作;根据课题需求制作访谈提纲;形成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15年7月-8月):主要工作为调查与整理调查资料,整个调查过程中受访人员涉及19位,主要对歌师就传承、仪式举办、认知、世界观等方面进行访谈。在走访时,获得更多歌词等资料。
第四阶段(2015年8月-9月):整理暑期获得访谈资料、文字资料,完善已有成果,改进论文。
第五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进一步理解所使用理论,根据资料修改论文,形成终稿。
课题成果:
调查有的访谈录音有450分钟,共访谈19人,其中包括8位歌师。在调查的同时还进行了一些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有歌词一份,约10,000字。此外还搜集到相关资料共11本,与之相关文字约为910,000字。
在调查的基础上就丧歌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认为丧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论从歌词还是从仪式举办都是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它象征着一个群体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死的解释。并同时将丧歌放到丧葬仪式中,在整体性视角下对丧歌进行研究分析,以解释兴安汉族建构并追求的理想世界,认为丧歌仪式是社会的镜子,表达了社会追求的完美社会只存在想象中,并认为丧歌象征着一种与传统密切相关的社会权力与秩序。
注:唐亚男同学为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2017级硕士推免生
最近更新
- 2025-01-17 姬庆红教授
- 2025-01-10 2024年下半年在我中心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名单
- 2024-12-28 阿旺嘉措教授团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学术团队项目
- 2024-12-28 【新闻资讯】第六届全国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 2024-12-22 李志明副教授
- 2024-12-11 【兰大新闻网】第八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举办
- 2024-12-07 落桑东知副教授
- 2024-12-02 2024年度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教师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2024-12-02 李静教授获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2024-12-02 党建引领,推动民族学学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