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层级及其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认同意识,存在横向要素维度和纵向结构层次的双向铸牢维度。现研究多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横向维度,缺少对意识纵向结构层次及其关系层面的考察。依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从纵向结构上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划分为基于自识性的族群
rcenw.lzu.edu.cn/c/202101/1036.html 2021-01-30 - 学术争鸣
重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叙事——20世纪中国民族史观的形成、演变与竞争
中国近现代民族议题的基本问题意识是探寻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建设“多民族中国”的可能路径,而对历史上多民族体系形成和演变过程的描述与阐释则是这项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晚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语知识精英主导或参与的民族史重建工作的意
rcenw.lzu.edu.cn/c/202101/1033.html 2021-01-27 - 学术争鸣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战略
1月20日,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陈小江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rcenw.lzu.edu.cn/c/202101/1031.html 2021-01-27 - 政策要闻
“第四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获奖文章介绍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本科专业自1998年设立以来,依托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专业支持,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的培养体系,科研成果支持教学的成效显著,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居全国前列。 在民族学教学与科
rcenw.lzu.edu.cn/c/202012/1011.html 2020-12-26 - 本科生科研
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历程及展望
本文对中国民族史学发展的历程做了简要的回顾,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民国时期(1911-1949),为中国民族史学最初形成及发展时期;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1949-1979),为中国民族史学学科正式建立及发展时期;三是改革开放至今(1980年至今),为中国民族
rcenw.lzu.edu.cn/c/202101/1026.html 2021-01-20 - 学术争鸣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从魁阁时期的两个研究文本谈起
魁阁时期两个”民族地区“的研究文本——许烺光的《祖荫下》与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其所呈现的研究特点、研究方法与知识关怀,对于当前的民族研究仍旧有着借鉴意义。在20世纪40年代,无论是当地人自身还是外来研究者,都没有按照今天的民族分类来认识周边的社会世
rcenw.lzu.edu.cn/c/202101/1024.html 2021-01-10 - 学术争鸣
2020年下半年在我中心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经2020年12月22日兰州大学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认为张丽君等183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兰州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对硕士学位的要求,决定授予张丽君等183人硕士学位。 序 号 姓名 性 别 专业 名 称 学 位 类别 1 赵璇 女 民族
rcenw.lzu.edu.cn/c/202101/1020.html 2021-01-02 - 博士生
王希隆教授一行参加《中华民族史》 编撰工作专题会
rcenw.lzu.edu.cn/Content/?fh=1007 2020-12-26 - 中心动态
【年末特辑】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020年大事记
站在2020年的尾巴上回首,这一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复杂的一年: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中国也发生了很多大事。在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带来的恐惧和感动,我们也见证了嫦娥五号带着月壤回到地球的耀眼时刻……在这一年里,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一直在努力,中心
rcenw.lzu.edu.cn/Content/?fh=1015 2021-01-01 - 中心动态
焦若水教授
焦若水(1977-),男,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cenw.lzu.edu.cn/c/201907/568.html 2020-12-28 -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