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本科生科研 > “第四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获奖文章介绍

“第四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获奖文章介绍

摘要: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本科专业自1998年设立以来,依托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专业支持,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的培养体系,科研成果支持教学的成效显著,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居全国前列。 在民族学教学与科研中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本科专业自1998年设立以来,依托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专业支持,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的培养体系,科研成果支持教学的成效显著,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居全国前列。

在民族学教学与科研中,田野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田野调查能力的高低是民族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兰州大学民族学实践教学课程分别于第四、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开展,由专业教师带队,前往民族学田野实习基地开展为期十五天的调查训练。为了有效总结田野实践结果、提升实习报告质量、向低年级学生展示田野调查的状况,以及向我校其他学子展现民族学专业的魅力,在暑期实习结束后,民族学系于每年秋季学期举办“杨建新田野调查学术周”。

自2017年起,我们以“田野讲述”、“田野再现”、“行行重行行”为主题开展了三次活动,其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图片展的方式在我校公共场所持续性地展示学生的田野过程,推广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实景;二是将实习报告集结成册,目前已编辑成册6辑,沉甸甸地展示了三年以来的专业训练成果;三是让每位参加训练的学生将其田野过程做成PPT进行演讲汇报,并根据其演讲的表现以及成果的专业质量评选优秀者予以奖励。

 

杜誉

《生计、国家与个人生活——一个藏族村落的变迁史》

坦白来说,与本专业的相知相识相爱,既是机缘又是巧合:我自己是一个八卦的人,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学/人类学也是一门“窥探”的艺术,于是“我们”不谋而合。

今年的夏天,中心的老师们带着我们一干人前往甘南进行田野实习,这让我不禁跃跃欲试。顺其自然的,在调查中,我和本专业又擦出了爱的火花,这篇报告就是“火花”的故事。

在迭部县根古村,是什么让昔日的猎手扛起锄头,委身于田野之间,侍弄青稞与小麦?又是什么让过去的“伐木标兵”藏斧隐没在新农村的蔬菜大棚中?这一切的一切,背后又隐藏着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

 

张涵喻

《门、家与白塔的故事——迭部藏族民俗信仰的空间表达》

我的田野调查报告的灵感是在跟随H同学“赶猪”(指追随蕨麻猪的踪迹)过程中突然迸发的。

张涵喻:“你猪研究得怎么样了?” H:“不怎么样......但你是不是在研究门上挂的那个?我看见了这个......

 H同学的手机屏幕上赫然出现两个眉眼清晰有些许惊悚的纸娃娃,使我在震惊、恐惧和疑惑之后,大概是因为大脑受了刺激突发灵感,一下子就把题目定在了“空间”和“守护”两方面。自此,在田野中茫然游荡且战战兢兢的我,终于有了重点关注的目标和动力。尽管访谈的过程就像拿网去捉云,云是根本不受控制,每天晚上的讨论更是赶鸭子上架,心虚到不行......还好最后爱恨夹杂之中还是完成了不辜负这片土地的报告。

 

吴紫凌

《族群认同从何而来——基于独山县马尾镇余家湾余氏的个案研究》

也许,怕狗也是田野调查中的一大障碍吧!从余家湾一组到外婆家的距离不过两百米,但每天去一组的路上都提心吊胆,生怕从哪条道上蹿出一只狗子。幸运的是,我在一组调查中结识了四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不仅带着我走家串户,还成为了护送我回家的小天使们!之后,他们还私自承包了免费的“叫早”服务,早上七八点便来到外婆家楼下大声喊着“姐姐”,这绝对比闹铃管用!可爱的小向导们,很开心能和你们做朋友,期待下次见面!

 

胡倩杏

《关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白云地区汉藏关系的研究》

题目从最开始的经济到人地关系到认同再到最后确定的汉藏关系,经历了日抛式的过程。决定深挖下去是因为当你只是略略尝试提出这个命题,就得到了各色的回应,有人反应“好着呢,好着呢”,有人反应是拐杖一杵,开始细数历史,有人反应则是无奈摇头,“这里,不太行”……

当一个自足的藏族群体,骤然涌入一个与其经济诉求不同,文化差异又略大的汉族群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又会经历怎样的改变?最后留下的,会是商店老板无奈的“回不去了”,亦或是阿姨略带谨慎的“现在好很多了”?我们可以略为憧憬地说,是后者。历史长河漫漫,天上星星无数,我们会连结成一个闪耀的光环。

 

谭韫蕊

《内外互为:基于更古村饮食秩序的叙事》

此次的田野调查在迭部县更古村进行,这也是我第二次进入到一个藏族村落开展田野工作。人类学向来以研究异文化为己任,虽然与异文化的碰撞必然会带来自身认知上的裂隙,但正因为有了这些裂隙,新的知识才能注入,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新知与个体反思同样重要。对于初入人类学学堂不久的我而言,田野不仅仅是一次接触异文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不断形成自我观照。在更古村的故事结束了,但我与田野的故事仍将继续。

 

石岱

《自主出摊:后疫情时代被动城市化群体的文化适应策略——基于湖南省湘西州牯牛坪地摊经济的个案研究》

田野来自城市的烟火气代表——地摊经济,对于我这个懒鬼来说,这个暑假可能把我过去十多年的街都逛完了。我逛了挺多的摊子,蹭到的冰粉和凉皮都很好吃,做的美甲也可爱到让我舍不得卸。我不仅碰见了各种各样特别好的人,也留下了许多多珍贵的回忆,记忆最深的当然还是自己摆摊卖花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摆地摊,第一次自己写文案、进货、包装和送货,第一次感受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收获,也是第一次作为摊主来感受城市的烟火气。这是第一次,以后可能还会有很多次。闻得了书斋墨香,也看得了民间烟火,这就是我们最最最棒的民族学的魅力吧。

 

马璐璐

《白龙江上游藏区“措哇”组织研究》

回首那段身在田野的时日,我遇到了许多平凡可贵的人,有质朴善良的爷爷奶奶,也有真诚可爱的男孩女孩。还记得最后告别时,孟九爷爷说:“祝你生日快乐,你去兰州了,我会想你的,以后要是来迭部了,就给我打电话。”拉玛交爷爷给我发微信:“后面有机会到迭部就来我家玩,我也会把你当做我自己的亲孙女一样看待,祝你学业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健健康康成长成才。”

这是我第二次闯入“他者”社会,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所感所悟,我明白了,做田野调查,需要去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的未知,用心去感受他者的文化,用眼睛去记录别样的风景。当理想已过三旬,我愿仍去追寻,征途不停;再回头看来时路,我愿热情仍在,田野继续。

 

何文婧

《特立独行的猪:甘南藏区蕨麻猪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

在迭部的几天,心情不是轻松的。定题的过程是最艰难的,早上想好的主题,下午进入田野和村民中实地探究的时候又陷入绝境。——思考,探究,碰壁,焦躁,绝望。回想起来,这样的情绪竟曾在几天时间内来回反复。每日夜里讨论完常常已经近十一点了,精疲力竭的回到房间,还是强撑着意志和欣云靠在床上记田野笔记,写着写着垂头睡着,醒来拍拍脸又继续写——早上天蒙蒙亮,爬起来相对无言,叹口气穿衣服,然后又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去了。

走在麦田间的小路上,夕阳泛着粉红,和面颊上微醺的红霞一起揉进暮色里。阿姨握着我们的手说:“毕业了,来迭部,再来我们家,好不好。”这些风景,汇成美丽的流,流淌在天真的人类学生的回忆里,波光粼粼。

 

来源: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