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族学博士生招生成绩公示
最终录取结果以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院官网为准 序号 报名号 姓名 报考专业 报考研究方向 申请材料评价成绩 申请材料评价成绩(20%) 复试总成绩(面试 + 外语) 复试总成绩(80%) 总成绩 1 620521526 才知 藏学 藏族历史与现状 93.83 18.77 92.66 74.13 92.90 2 62052
rcenw.lzu.edu.cn/c/202204/1244.html 2022-04-10 - 中心动态
2022年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最终录取结果以历史文化学院官网为准 107302121007182 梁菊瑞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世界民族 419 85.00 92.50 91.00 87.40 拟录取 107302121007153 刘昕雨 民族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417 86.67 91.06 90.18 86.79 拟录取 107302121007199 刘世龙 民族社会学
rcenw.lzu.edu.cn/c/202204/1243.html 2022-04-10 - 中心动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正确把握“四对关系”
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都将以此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背景下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于2021年8月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
rcenw.lzu.edu.cn/Content/?fh=1242 2022-03-30 - 学术争鸣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及其内涵演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有一段较长的演变过程。与中文“中华民族”一词的早期内涵一样,辜鸿铭最初所使用的the Chinese nation多指汉人。毕范宇、李培恩通过翻译孙中山著作而在处理“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毕范宇区分
rcenw.lzu.edu.cn/c/202203/1241.html 2022-03-30 - 学术争鸣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
rcenw.lzu.edu.cn/c/202203/1240.html 2022-03-09 - 政策要闻
解构“攀附”:民族起源的多源性与族源记忆中的华夏叙事根由
民族起源的多源性可以从族源记忆的不同叙事中得到阐释。民族的族源记忆是民族认同的根基,族源记忆的书写与建构是族群共同体意识演变的反映。学界多将周边族群起源记忆中的华夏先祖叙事,归结于现实利益需要所进行的“攀附”。“攀附”理论或观点的泛化,容易导致在民族
rcenw.lzu.edu.cn/c/202203/1239.html 2022-03-09 - 学术争鸣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与鹑火公司“关于推进中华民族研究的数字人文建设”合作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上海鹑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签署『关于推进中华民族研究的数字人文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努力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和多学科研究成果,实际运用到各类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保护、展现、研究和传承工作中,通过联合申请国家项目基
rcenw.lzu.edu.cn/Content/?fh=1233 2022-02-14 - 中心动态
蔡元培,远在的民族学丰碑
今天人们提到蔡元培,大多提到其“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以及美育思想,而王铭铭想特别指出的是,蔡元培对我国民族学的研究有着独特的贡献。虽然关于民族学,蔡元培著述不多,在《蔡元培民族学论著》中,与民族学直接相关的也只有三篇文章,然而蔡元培的思想贯通中西,并
rcenw.lzu.edu.cn/Content/?fh=1232 2022-02-01 - 学术争鸣
略论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兼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认同的支撑。这一事实决定了铸牢共同体意识必须考虑到集体与个体二者。民族是由陌生人所构成的共同体,这样的聚合之所以能成为共同体是因为其成员具有一个统一的认同。这是一个从“想象”到成为现实的过程。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的时代,因而
rcenw.lzu.edu.cn/c/202201/1230.html 2022-01-28 - 学术争鸣
反思与重构:论“主体民族志”
本文在批评科学民族志、解释人类学民族志并反思后现代民族志的基础上,提出“主体民族志”的概念,并对“主体民族志”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叙事进行了讨论。就一般意义而言,由于民族志客体都是被主体建构出来的,故而所有的民族志都只能是“主体民族志”形式,所谓科学民族
rcenw.lzu.edu.cn/c/202201/1226.html 2022-01-22 - 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