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民族学记忆之六】社会学家晏昇东
2017-12-21 | 资料库 | 阅读量: | 收藏此文
摘要: 仅以此文纪念 这位曾与兰州大学民族学 有短暂交集的老一辈学人 特别感谢朱惜玉同学 查找兰州大学档案中的有关信息 据说,晏氏家族的祖先是从湖南省岳阳市迁至四川的。1890年,晏阳初出生于巴中县城的一个书香世家,是晏氏入川后第九代传人。后来,他以创建中华平民教育
仅以此文纪念
这位曾与兰州大学民族学
有短暂交集的老一辈学人
特别感谢朱惜玉同学
查找兰州大学档案中的有关信息
据说,晏氏家族的祖先是从湖南省岳阳市迁至四川的。1890年,晏阳初出生于巴中县城的一个书香世家,是晏氏入川后第九代传人。后来,他以创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而闻名。晏昇东是晏阳初的侄子,他不仅继承了这个家族的“书香”,还深受其叔叔的影响,走上了学习社会学、介入乡村建设实验的道路。
幼承家教
晏昇东于1914年农历十月初四诞生于当时的四川巴中。根据晏昇东晚年的回忆其家族的情况:
曾祖 晏礼中(塾师)
祖父 晏乐全(,字美堂,塾师)
伯父晏兴荣(官衙文书)、父亲晏海如(经商)、叔父晏阳初
晏昇东幼年承家教,父亲手把手教他写字,1920年入私塾读书,后师承多位书法名家,终成一代书家。同时,他也系统接受了传统私塾教育,学习了四书五经。1932年,他进入北平育英中学学习,1934年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西南联大
1939年前后,晏昇东进入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学习。当时,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与私利南开大学三校西迁,最终在昆明组建成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前后存在了8年11个月,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联大的社会系是在清华社会学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当时北大、南开均无社会学系)。因此,联大社会学的渊源乃发端于战前的清华社会学与人类学系。
由于这种渊源,联大社会学系人才济济,教授有潘光旦、陈达、李景汉、吴泽霖、李树青、陈序经、陶云逵、周覃祓、费孝通等,讲师和助教则有瞿同祖、袁方、全慰天、藤茂桐等人。几乎所有教授都有留学英美的背景。
该系招生人数不多,据统计,1941年7月毕业的1940级学生共有8人,其中有晏昇东、刘绪贻。
我们对晏昇东当时的学习情况没有更多的了解,他晚年也仅仅曾提到自己当时跟随潘光旦学书法的事。晏昇东曾参与当时联大社会学系的社会调查,他撰写的《县单位(璧山、昆明)各种社会组织调查》,如今本收入《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李文海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这足证他接受了系统的社会学专业训练。
参加乡村建设实验
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之后,晏昇东应该是参与了其叔叔晏阳初在四川的乡村建设实验的。晏阳初等人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建成平教会),最初在河北定县等地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活动。1939年,因抗战原因,平教会迁至重庆。1940年7月,晏阳初在巴县歇马乡成立“私立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内设乡村教育系、农村经济系,并招收8名大学毕业生为研究生。在该院出版的《乡建院刊》第l卷第l期上,刊登了“梁代院长仲华讲、晏昇东笔记”之《本院创刊之旨趣——代发刊词》,可以推测他当时就在这里工作。
经过与国民政府的协商,晏阳初决定在四川继续他的乡村建设实验。1946年11月,平教会在璧山县和巴县设立“巴璧试验区”,旋改为“四川省第三行政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试验区”,后遂以“华西试验区”闻名。1949年11月,试验区工作已扩展至7县1局的160多个乡镇,工作卓有成效。晏昇东撰写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工作总报告》,作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仍旧保存在当地的档案当中(璧山县档案局藏华西实验区档案9—01—68)。
1950年12月,在重庆市军事管制期间和抗美援朝的历史条件下,“平教会”、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学院受到不公正处理,被视为反动组织、美帝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和进行“奴化”教育的反动学校。“平教会”被宣布解散,华西实验区和乡村建设学院被接管。1986年,中共重庆市委决定于1986年8月31日以在《重庆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的形式,给“平教会”、华西实验区、乡建学院平反,恢复名誉。
任教兰州大学
1950年12月华西试验区终结以后,晏昇东去了哪里呢?查阅兰州大学档案可知,他曾于1951年来兰州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系(简称少语系)任教。
兰州大学少语系的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边疆语文学系,隶属于文学院,首任系主任是藏学家杨质夫。按照时任校长辛树帜的设想,边疆语文学系应重点发展藏、蒙、维三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研究。1949年后,边语系改名为少语系,并逐渐完善了其教学体系,完整开展了藏、蒙、维三种文字的教学。
1951年时,兰州大学少语系共有学生25人,教师大约11位。晏昇东出现在这一年的教师名录当中,他开设的课程是二年级的《少数民族概况》、三年级的《社会调查》。这与晏昇东本人的教育背景是完全吻合的。同时,这条记录也告诉我们,兰州大学少语系不仅学习语言,也开设有民族学、社会学的基础课程。
曲折的晚年
晏昇东在兰州大学的教学生涯持续不长,1952年就从名单上消失了。根据各种资料来看,他离开兰州后去了天津的一所中学任教。在随后的政治运动当中,作为平教会和华西试验区的直接参与者,他自然不可能躲过。
“文革”当中,他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书写了不少毛泽东诗词。“文革”之后,书法成为他晚年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他应邀到处讲课、培训,一时之间颇有盛名。1980年3月他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历代书家史话》;1982年秋编成《千字文讲义》;1985年7月编成《书法讲义》;这些手稿,都写在印有“天津市中学教师课时授课计划”的稿纸上。
1980年费孝通主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复建,曾邀请国内外老一代社会学家杨望、吴桢、张子毅、晏升东等人讲授社会调查和社区研究方法。据晏昇东先生自己的记录,1982年3至4月间,他和妻子胡邵芳在北京大学住了40多天。
我荣幸地能与费孝通教授、何启拔教授等同时期登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坛为研究生讲课,并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的工作同志讲《社会调查方法》(讲稿约一万余字),受到很大的鼓舞,得到无限的欣慰。去年所编写的《介绍李景汉先生的社会调查方法》(约四万余字)亦先后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资料室打印作为阅读参考资料,一并发给听讲的学生。
他此时的《社会调查方法》讲稿,应该也是1951年在兰州大学少语系讲课的内容。
晏升东与孙怒潮所写的《晏阳初与平民教育》一文,也被收入《河北文史资料选辑》(11,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993年,他还与潘光旦的女儿潘乃谷教授通信,自称年届八十,“但研究先生之心仍不已”。此后再无他的信息,想来早已驾鹤西归了吧。
这位半生曲折的老学者,最终暮年的时候能够再度登上讲坛,从而“得到了无限的欣慰”,可谓令人唏嘘。
最近更新
- 2024-12-02 第六届杨建新奖学金获奖者风采
- 2024-12-02 第八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获奖者风采
- 2024-12-01 第六届“杨建新奖学金”参评论文获奖名单公示
- 2024-11-30 2024年下半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四)
- 2024-11-28 李正元教授
- 2024-11-28 谢冰雪教授
- 2024-11-27 2024年下半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二)(三)
- 2024-11-20 【讲座预告】密歇根大学Andries W. Coetzee教授即将应邀到榆中校区举办学术讲座
- 2024-11-15 2025年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招生目录
- 2024-10-28 实践中的投身人类学——以四部民族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