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资料库 > 【兰大民族学记忆之五】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时期的两位回族校长

【兰大民族学记忆之五】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时期的两位回族校长

摘要: 兰州大学的前身、由清末官立法政学堂改组的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131928),先后有两位回族校长,一是蔡大愚(19131917在职)、一是沙明远(19261927在职)。 蔡大愚 1912年9月21日,民国政府委任湖南邵阳回族教育家马邻翼(18641938)为甘肃提学使。马邻翼上任之时

兰州大学的前身、由清末官立法政学堂改组的“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13—1928),先后有两位回族校长,一是蔡大愚(1913—1917在职)、一是沙明远(1926—1927在职)。


蔡大愚


1912年9月21日,民国政府委任湖南邵阳回族教育家马邻翼(1864—1938)为甘肃提学使。马邻翼上任之时,从北京等地聘请了几位知名教育家,其中一位就是蔡大愚。

蔡大愚(1874—1945),字冰吾、冰若,回族,四川成都人。出生于阿訇家庭。青年时期东渡留学,就读于日本法政大学,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8年,他在《醒回篇》杂志发表《留东清真教育会序》一文,论述了改良宗教、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马邻翼全面整顿甘肃学务,将法政学堂作为重点。1913年2月,蔡大愚被委派主持法政学堂教务,“始将教授、试验等事按部令规定”执行。同年4月,蔡大愚被正式任命为甘肃法政学堂校长兼教务主任。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后甘肃政局动荡之际。甘肃地方势力对马邻翼、蔡大愚等多有排斥,法政学堂又师资缺乏,设备简陋,经费不足。蔡大愚并未畏难而敷衍,而是全身心投入整顿改革之中,从教学和管理两方面同时抓起,“严功课,除积弊”。

法政学堂原校址在兰州城内西大街,地方狭小,房屋不多,没有发展余地。蔡大愚实地考察后即建议“移校舍于贡院(即今兰医二院所在地)”,并亲临现场“亲督修治”。与此同时,他还着手进行了招考、录取学生和招聘任课教师等项工作。应聘陆续到校任教的一些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教师,有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者,也有毕业于北京、湖北等地法政学堂者。教育部规定必修的伦理学、政治学、国际法、宪法、刑法总则、民法概论、民法物权等基本课程均开设齐全。在校务工作之余,他还亲自上讲台,讲授伦理学、经济学、国际法、行政法、西洋史等课程。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法政学校一应课程齐头并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风整肃,学风严谨,在省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15年9月,教育部对该校正式认可,定名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并正式任命他为该校校长。

1917年11月,蔡大愚因策动甘肃护法运动失败,经河州出走四川。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领导“北伐”,蔡大愚前往追随。12月,孙中山发布“任命蔡大愚职务令”,任命其为“大本营谘议”。北伐结束后,他曾在南京政府任职,后返回成都,生活十分清苦。大约1945年前后,他在成都辞世。


沙明远


沙明远(1879—1950), 字月坡,回族,山东临清人。自幼好学,清末应试县考,名列榜首。清末废科举后,沙明远考入济南优级师范,毕业后到山东聊城第三师范任教。后被推举为北洋政府时期的国会议员,到了北京。

不久,沙明远投身冯玉祥麾下,以中国文学、诗词、历史向冯讲授,冯对沙明远以师礼事之,因而“沙老师”之名,在西北军中名闻遐迩。1924年冯任西北边防军督办,沙明远随行西北,得与回族名人马福祥结识。

沙明远在西北时,曾任绥远省教育厅长、绥远五族学院院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1926年2月至1927年3月,沙明远任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成为该校第二位回族校长。

此后,由于冯玉祥部进军陕西、河南,与北伐军相呼应。沙明远随之东返,曾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豫东行政院长、潼关督办、山东省硝磺矿总局局长。韩复榘主政山东时,沙明远被聘为参议。曾提议成立进德会,教育民众。

在此期间,韩复榘受命赴南昌晋见蒋介石,沙明远随行南下。在南京得于右任邀请,出任国立编译馆编审。后又得孙科先生延聘,为中山文化教育馆特邀委员,受命撰写《宋明哲学》,此书脱稿后交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审核。但因抗战爆发,书稿下落不明。

济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阴谋以“鲁人治鲁”,要沙明远当省长,沙明远严词拒绝。后为生活所迫,沙明远出任济南女子师范教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沙明远回到临清。1949年10月应邀进京任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0年10月1日,沙明远应邀参加国庆观礼,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46天后与世长辞,时年71岁,由其子随车护送回临清牛八里村安葬。


编辑:周传斌


来源: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