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心动态 > 我中心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互动,调适与整合----穆斯林少数民族在中国和欧洲”国际论坛

我中心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互动,调适与整合----穆斯林少数民族在中国和欧洲”国际论坛

摘要: 互动,调适与整合 ---- 穆斯林少数民族在中国和欧洲 国际论坛于2010年7月6日在 国际知名学府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召开,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波兰、瑞士、日本等国的44名学者莅临论坛。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人类学系和中国比较研究中心是本次论坛的承办者,兰州大学历史文

   “互动,调适与整合----穆斯林少数民族在中国和欧洲”国际论坛于2010年7月6日在国际知名学府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召开,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波兰、瑞士、日本等国的44名学者莅临论坛。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和中国比较研究中心是本次论坛的承办者,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王希隆教授应邀与著名人类学家Stephan Feuchtwang教授、Charles Stafford教授、Martha Mundy教授作为本次国际论坛的主席主持了本次学术会议。我中心闫丽娟教授、赵利生教授、武沐教授、李洁博士以及正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访学的杨文炯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并作学术演讲。

  Stephan Feuchtwang教授的热烈致辞揭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共有16位专家学者发表学术演讲,最后Martha Mundy教授和常向群博士做了精彩的学术总结。
  王希隆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中亚穆斯林后裔在中国的文化变迁-----以中亚穆斯林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的历史记忆为例》,他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揭示了一个中亚穆斯林家族的后裔在中国的文化变迁——维吾尔族、回族和汉族在中国历史上血缘与文化的融合,用生动的民族学个案揭示了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结构的特点,他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来自牛津大学的著名学者Tariq Ramadan教授演讲的《穆斯林在欧洲的挑战和未来》从多个层面论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移民而生根的穆斯林在欧洲面临的诸多挑战,从多元文化的哲学视角分析了穆斯林在欧洲发展的未来。来自英国最大的穆斯林社团组织MCB的   Muhammad Abdul Bari博士以《英国穆斯林的文化代沟》为题做了演讲,他以自身做穆斯林社区工作的经历为切入点,从主位的文化视角分析了240万英国穆斯林“一体多元”的特点和穆斯林社区内部的代际文化差异与冲突。杨文炯教授以《创新与发展-----从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双重视角看中国的回族伊斯兰教》为题作了学术演讲,从五个方面揭示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性知识”的经验、价值与意义,提出本土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伊斯兰教根植中国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反映出宗教的普世性是通过本土化的方式而实现的。来自波兰罗兹大学的lodzimierz Cieciura博士探讨了民国时期回族内部知识分子关于回族“民族属性”的争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白玫瑰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臧小伟教授以乌鲁木齐的维汉教育的比较研究为题作了大会发言。由于西方学者对中国人口较少的穆斯林民族了解不多,武沐教授的《三种权力结构下的中国东乡族乡村社会》、闫丽娟教授的《教育增权与撒拉族农村妇女发展研究》、赵利生教授的《关系与权威的再生产:回族寺坊组织成员的选举研究》、李洁博士的《保安族穆斯林人口分布的变迁研究》的大会发言都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来自伦敦警察厅族群与多样性研究中心的Tim Parsons博士以《超越东方主义的传统》为题就伊斯兰教在西方社会的未来作了发言,他提出穆斯林已是西方社会的一部分,但西方社会,特别是西方的政治家依然用传统的东方主义的观念看待穆斯林,因此西方必须超越东方主义的桎梏,基于接纳、相互尊重、互惠和信任的原则重新看待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在欧洲社会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blimit Baki博士、都汉姆大学的Mamtimyn Sunuodula博士、伦敦城市大学的Sara Silvestri博士、剑桥大学的Ross Anthony博士等学者先后作了大会发言。
  创建于1895年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学,自1925年到2011年,已有17位获得诺贝尔奖,已培养包括前美国总统John F Kennedy、英国首相Lord Attlee 、日本前首相Taro Aso、意大利前首相Romano Prodi 、印度前总统Shri KR Narayanan、德国前总理Heinrich Brüning、加拿大前总理Kim Campbell和Pierre Trudeau,以及中国前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等39位国家元首或著名政治家。就民族学、人类学而言,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是现代民族学、人类学的开创之地,以马林诺斯基为代表,不仅奠定了现代人类学的学科规范,而且人类学的结构-功能主义方法、理论和思想对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产生了持久而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就师从马林诺斯基,从这里获得博士学位,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调查,发展了中国的民族学和人类学,成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因此,本次国际论坛为今后两个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后王希隆教授一行又赴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考察。
来源: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