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罗红光研究员应邀来我中心讲学
2017-12-26 | 中心动态 | 阅读量: | 收藏此文
摘要: 应中心邀请,12月22日下午3点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社会学研究》(中英文版)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罗红光研究员在一分部衡山堂四楼报告厅做了题为《从文化视角看理性与客观》的讲座。讲座由王建新教授主持,中心师生参加。 罗红光研究员
应中心邀请,12月22日下午3点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社会学研究》(中·英文版)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罗红光研究员在一分部衡山堂四楼报告厅做了题为《从文化视角看“理性”与“客观”》的讲座。讲座由王建新教授主持,中心师生参加。
罗红光研究员以地图、校徽、陕北杨家沟村牌楼、钟表、教堂的窗户、大瑶山的阴阳门等为例,指出人类发明出了很多种符号,并将符号赋予众多意义,人渐渐被符号束缚。人将研究对象画上不同的符号,进而进行分类,进行研究。
罗红光研究员分享了他的治学格言——“学术是有人格的”。人类学者寻找“他者”,进而对自己的文化有所反思。罗红光从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讲道“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动用了我们的主观。没有他者就没有我,没有我的话所有的事情都是看不见的”,“自然赋予人以生命,人赋予自然以意义”。所谓的“理解”就是现象到凝视再到规律。文化是虚的,但是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也有物质性,所以文化是客观的。进一步说,所谓的“客观”就是统一了标准而产生的共识。
罗红光研究员指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允许失败允许纠错。文化事实不是一个实体,讲的是意义系统,科学强调理性,却反对滥用理性,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应该在田野中发现人的智慧,对文化有所认识。
讲座持续了近2个小时,此次讲座有助于中心师生更清晰地认识“理性”与“客观”,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好地发挥民族学研究的长处。
讲座开始前,罗红光研究员向中心赠送了他策划导演的人类学影视教学片《学者对谈》部分作品,中心主任赵利生教授代表中心接受了馈赠。
最近更新
- 2024-11-15 2025年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招生目录
- 2024-10-28 实践中的投身人类学——以四部民族志为例
- 2024-10-28 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进行非殖民化和反种族主义分析
- 2024-10-21 【讲座预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将应邀来兰做学术讲座
- 2024-10-17 【讲座预告】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斯坦恩·库恩勒将应邀来兰讲学
- 2024-10-17 【讲座预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少青研究员将在榆中校区做学术讲座
- 2024-10-10 【讲座预告】伊东荣志郎、桑原直子教授将应邀赴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做学术讲座
- 2024-09-29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2024-09-13 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
- 2024-09-13 多物种民族志:西方人类学的物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