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
2017-04-25 | 民族之窗 | 阅读量: | 收藏此文
摘要: 作者:王海飞,贺卫光,郎文瑞 一、裕固族概述 裕固族是中国甘肃省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这支古老游牧民族,穿过历史的漫漫长河,世代繁衍生息在北方草原、祁连山下。裕固族人自称Yughur或Yugur,是回鹘(Uigur)的音变,在汉语中被
作者:王海飞,贺卫光,郎文瑞
一、裕固族概述
裕固族是中国甘肃省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这支古老游牧民族,穿过历史的漫漫长河,世代繁衍生息在北方草原、祁连山下。裕固族人自称“Yughur”或“Yugur”,是回鹘(Uigur)的音变,在汉语中被翻译为“尧乎尔”或“撒里畏兀儿”。
1953年经裕固族人民协商讨论,以本民族自称“尧乎尔”发音近似的“裕固”作为全民族的名称,兼取汉语“富裕巩固”的美好寓意。
1954年,裕固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为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裕固族共有人口14378人。主要居住在甘肃省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境内,部分人生活在与自治县比邻的酒泉市黄泥堡乡。还有一些人散居于其他城市。
裕固族自治县由三块不连片的地域组成:东部为皇城镇,中部有马蹄、康乐、大河、红湾寺、祁丰等乡镇,眀花乡是北部的一块飞地。三块地域中中部最大。整个县域同甘青十四个县、市接壤。
二、雪山荒漠间的丹霞与七彩丘陵——裕固族居住地的自然环境
裕固族生活在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之间,总面积23430平方公里。自然环境类型呈阶梯状分布,垂直海拔落差最高达4200米。在广袤与包容的大地上,孕育出裕固族丰富多彩,充满张力的多样性文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邻县之间有一片奇特的戈壁丹霞地貌景观。海拔2180米、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是我国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美丽而奇幻。
三、古老的历史——我们来自西至哈至
回纥
裕固族的祖先可上溯到唐代的回纥人,而回纥的族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丁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丁零之裔——敕勒或铁勒。7世纪30、40年代,回纥在色楞格河建立了最初的回纥政权。788年,回纥可汗顿莫贺上书唐朝改回纥为回鹘。
甘州回鹘与沙洲回鹘
840年,回鹘汗国灭亡,回鹘各部四处散落。进入河西走廊的一部分回鹘约890年建立甘州回鹘汗国。汗国在河西地区延续了近200年,历八位可汗统治。甘州回鹘汗国灭亡以后,河西地区的回鹘数万人投奔今青海西宁之吐蕃首领唃厮啰,后来融合于当地吐蕃;另一支入居北宋境内,逐渐融合于当地各民族;一部分回鹘人退处沙洲以南地区,在甘、青、新交界继续游牧生活,自称为沙洲回鹘。
萨里畏吾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征服今甘肃、青海各地,“萨里畏吾”作为裕固族先民的称呼出现在有关史籍中,其主要为甘青回鹘后裔构成。
关西七卫
公元1370年,明王朝为巩固边陲,加强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管理,封镇守萨里畏吾人游牧地区的元宗室宁王卜烟帖木儿为“安定王”,陆续在萨里畏吾人与蒙古族杂居的嘉峪关以西地区设立军事卫所——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赤斤蒙古卫、哈密卫和罕东左卫,史称“关西七卫”。
悲壮的东迁之路
15世纪初,因自然环境、宗教等多方面原因,关西七卫陆续由新疆内迁至嘉峪关以东祁连山腹地,史称裕固族东迁。东迁是裕固族形成的重要基础,东迁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民族认同、尤其是东迁共同面对各种危难,生死相依的苦难历程,使萨里畏吾人和蒙古人在血缘上相互融合,文化上相互移入,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的历史记忆——“我们来自西至哈至”。今日,在裕固族地区还流传有多个版本的歌谣《西至哈至》。
四、大头目家与各部落——裕固族传统的社会组织
裕固族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可汗。唐王朝册封裕固族首领为“王”、“天可汗”,明廷封裕固族最高统治者为大头目。清政府将裕固族划分为“七族”,将大头目封为“七族黄番总管”。
在尧乎尔人语言中“部落”叫“鄂托克”,当地的汉语把“部落”叫做“家”。自清朝所谓的“七族”是指七个部落,后来又发展成为十个部落:大头目部落、东八个马家、杨哥家、四个马家、罗尔家、五个马家、西八个马家、亚拉格家、贺朗哥家、曼台部落。
除以上10个部落外,酒泉市黄泥堡还驻有部分裕固族人,主要经营农业生产。
五、裕固族的文字与语言
裕固族的文字
裕固族早期使用过回鹘文,现已失传。回鹘文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是裕固族珍贵文献。
裕固族的语言
裕固族的语言有东西部之分。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关系密切,接近13-14世纪的蒙古语,保留较多古蒙古语词汇和语言的特色。西部裕固语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六、生计方式与变迁
裕固族有经营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传统,直到今天,畜牧业在裕固族地区社会经济中依然占重要地位。
裕固族牧业生产中有马、骆驼、牛、羊等。马既是重要畜种,也是交通运输工具。裕固族有自己独特的马种,游牧生活中养马、用马、爱马,还要为马举行类似孩子成年礼一样的剪马鬃仪式,有“马驹剪鬃才算马,娃娃剃头才成人”的民间谚语。
在河西走廊西北部广阔的戈壁草场上,因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骆驼成为这里的裕固人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一代代牧民是在驼背上长大的。骆驼、高车,也成了戈壁草场的标志性景观。
今天生活在河西走廊上的裕固族,已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牧业生产。随着生态移民和搬迁定居的实施,很多裕固族人放下手中的牧鞭,转入其它生计方式。
七、裕固族的居住方式变迁
裕固族帐篷
在漫长的游牧生涯中,裕固族人逐水草而居,主要的居住方式是帐篷。草原上、星空下的帐篷里温暖的炉火,是一代代裕固人对家的记忆。传统裕固族帐篷用牛羊毛织成褐子再缝制而成。帐篷内有木架支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有四根木架、六根木架和九根木架等。扎帐篷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台地,坐北向南而立。
集中定居后的住房
20世纪90年代起后裕固族地区陆续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和定居工程。短短十几年间,大部分牧民由游走的生活状态转变为定居或半定居状态。
县城中的建筑
今天,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县城中,可以集中地看到裕固族人建筑的变迁。
八、宗教信仰
萨满遗存与自然崇拜
和所有的北方游牧民族一样,裕固族先民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现在裕固族各部落仍然每年定期举行敬奉“汗点格尔”仪式。
佛教和藏传佛教
早在唐、五代时,裕固族先民就已经信仰佛教。大约从13世纪中期开始信仰藏传佛教。
九、饮食文化
裕固族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饮食习俗比较简单,主要以肉食、面食为主,辅以各种奶制品。
酥油炒面茶
裕固族人最具特色的饮食当属酥油炒面茶。每天清晨,用雪水烧沸冲熟的酥油炒面茶拉开裕固人一天生活的序幕,饮茶习俗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长期游牧生活中,一天喝三次茶,吃一顿饭,成为裕固人世代相传的习惯。
手抓肉
裕固族人喜食手抓羊肉,也叫做“开锅肉”。宰杀羊后,将羊肉用刀按骨骼结构卸开,放入锅内加水,放入适量佐料。肉刚熟即可出锅,吃时鲜嫩可口。因为肉是大块的,吃肉时还要在桌上放几把腰刀,供客人使用。
献羊背子
裕固人招待客人要为宾客献羊背子,即将羊分为12份 (将羊身上不同部位连骨带肉分开),按客人身份、辈分相应敬献,并说一段赞美和答谢词,羊头和第一份献给活佛、家中长者、舅舅或远方的尊贵客人;二背子是羊胸叉带腿肉;三背子是胸部肋骨;四背子、五背子是羊前腿;六背子、七背子为肩胛;八背子、九背子为羊后腿盆骨;十背子、十一背子是羊后腿中间骨;十二背子是羊后腿骨。
十、服饰文化
裕固族女性服饰
裕固族在历史中形成了独有的北方马背民族女性服饰体系。头面和红缨帽是裕固族女性服饰最具特点的符号。
头面
裕固族女性头面在裕固语中被称为“凯拜什”,是一种从身后到胸前,延伸至膝下的佩饰,主体由三部分构成,每部分垂吊穗。在身体前面的两条头面用红、黑布料或皮革作底,图案、色彩完全一致并对称。其上镶有五色丝线、珊瑚、珍珠、玛瑙、孔雀石、海贝、银牌等装饰。身体背后是单独一条,也用红、黑布作底料,镶五色丝线,上缀24块大小不一的白海螺磨制的圆块,下连红、绿线穗。
红缨帽
今天,裕固族妇女的红缨帽,已经成为裕固族文化典型符号。居住在不同区域的裕固族,红缨帽会有一些区别。
裕固族未婚女性服饰
裕固族未婚姑娘前额戴“沙日达什戈”,是一条宽约三寸长约一尺,下边缘用红色或白色珊瑚小珠穿连珠穗的红色布带,身着高领偏襟袍子,束腰带。
裕固族男性服饰
裕固族男子服饰比较简单。头戴金边白毡帽,帽沿后边卷起,后高前低,呈扇面形。帽顶正中用蓝缎金线织成圆形或八角形图案。身穿大领偏襟长袍,质地多用布、绸缎或褐子等缝制,一般都扎红腰带,衣襟上用彩色布或织锦缎镶边。年轻人长袍下摆左右开衩镶边,老人长袍则多不开衩。下身穿单裤。鞋子是用牛皮缝制的皮靴,被称作“亢沉”,皮靴内穿羊毛袜。
十一、裕固族的人生礼仪
剃头礼
裕固族孩子大约三岁时要举行剪头仪式,也被称作剃头礼。仪式前要经过细致准备,由父母请来长者、僧人和亲朋好友共同为孩子完成。仪式中,母亲抱着孩子,两位主持者大声唱和代代传承的剃头颂词,为孩子祈愿平安。同时亲友们开始给孩子剪头,孩子的舅舅动第一剪刀,然后按宾客地位、辈分、年龄依次动剪,直到剪完。剪完仪式中舅舅要给孩子赠送马、牛、羊等礼物,是草原上的孩子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第一笔馈赠与储蓄。
裕固族婚礼
裕固族的传统婚礼可以集中反映本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传统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今天程序变得简单一些,可以根据家庭条件而定。主要有订婚、戴头面、送亲、打尖、迎亲、踏帐、新郎射箭、交新娘、冠戴新郎等程序。
订婚:男方向女方求婚之初,媒人所带的主要礼品有哈达(“拜立克”)和酒,若女方收下“拜立克”,说明同意婚事。
戴头面:裕固族女性出嫁之日要戴头面。出嫁前一天女方家邀请亲友聚集在自家毡房中,宴饮欢歌,一直延续到第二天黎明。当启明星升起时,家中年长女性和伴娘共同将头面为新娘一件件穿戴上,象征新娘由女孩到女性的蜕变。
打尖:游牧生活中居住分散,牧户间距离较远。娶亲队伍返程时,新郎家要安排人带着哈达、酒和食品提前在半路迎候。娶亲队伍到达后,请女方家贵客下马,敬献哈达与酒,双方共同吃喝休息。裕固族传统习俗认为新娘前往男方家的路途中脚不能踏上土地,所以在打尖过程中,新娘要一直用面纱遮住面孔,端坐于马或骆驼上。
踏帐:娶亲队伍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进入门前专为新娘设置的小毡房。女方主婚人指挥家中亲友骑马或骆驼,轮番冲击小毡房,同时男方家几名妇女在小毡房内用树枝、木棒不停地敲打,并大声叫喊,使女方家的马或骆驼不敢靠近。新郎的兄弟要伺机冲上前拉住新娘舅舅的马缰,并恳请下马,新郎舅舅则用鞭子佯装抽打新郎的兄弟。仪式完毕后,新郎家人再赶忙向新娘家的亲友敬酒赔罪。
冠带新郎:这是裕固族婚礼上的核心仪式,由婚礼总主持手捧盛放尧达(一节缠绕哈达的羊腿骨)的盘子,高声朗诵颂词《尧达曲格尔》,旁边还有一人附和。此时新郎穿上女方家为其准备的服装,和新娘站在一起,恭敬地倾听。朗诵完《尧达曲格尔》,婚礼主持把尧达插在新郎腰间,新娘新郎就可以入洞房了。
裕固族的葬礼
裕固族丧葬形式因地理环境、各部落习俗不同而异,亚拉格和贺郎格家等部落,实行火葬仪式,康乐区一带的裕固族实行天葬,还有部分地方受汉族影响也采用土葬。
十二、民间文学、艺术与传统技艺
民间文学
裕固族有句俗话:当我忘记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裕固族有深厚的民族文学沉淀,传统民歌很丰富,可以分为“叙事歌”、“情歌”、“劳动歌”等,流传较广的叙事歌有《西至哈至》、《萨喇玛柯》、《黄黛琛》;劳动歌有《奶幼畜歌》、《擀毡歌》、《十二相》等。另外裕固族还有民间故事《神箭手射雁》、《白天鹅与天鹅琴》、《牧人、兔子和狐狸》等,民歌与民间故事共同构成裕固族人丰富的民间文学。
音乐和舞蹈
裕固族传统上有一种独特歌舞形式“也赫哲歌”,由裕固族萨满在祭祀活动中唱跳,带有浓厚原始宗教文化色彩,今天已不见。民间还有一些其它舞蹈遗存。
现代音乐与舞蹈有近年来创作的《裕固族姑娘人人爱》、《戴头面》、《摇酥油》、《奔驼》等作品,代表了现代裕固族舞蹈的发展。
民间体育
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面对大自然的经验使裕固族在不断创造和发展生活技能的同时,也在创造和发展着自己独有的民间竞技体育项目。
拔棍:拔棍源于游牧生活中的竞技游戏和战争中的角力。是裕固族流传较广的一项活动。
顶杠子:顶杠子是裕固族民间传统娱乐竞技项目,裕固语叫“木尔格”。既有游牧、劳动和军事战斗特色,又具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
裕固族的民间传统技艺
捻毛线与织褐子:用牛羊毛捻毛线、搓毛绳、织褐子是裕固族重要的传统手工艺。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褐子在裕固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日常穿戴、帐篷等,都由褐子制作完成。
皮雕:皮雕手工艺广泛见于裕固族工艺画、马鞍、皮靴、刀鞘、皮袋等皮制生活生产用具,既是裕固人的审美创造,又是畜牧生产生活习俗的重要反映。
最近更新
- 2024-11-15 2025年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招生目录
- 2024-10-28 实践中的投身人类学——以四部民族志为例
- 2024-10-28 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进行非殖民化和反种族主义分析
- 2024-10-21 【讲座预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将应邀来兰做学术讲座
- 2024-10-17 【讲座预告】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斯坦恩·库恩勒将应邀来兰讲学
- 2024-10-17 【讲座预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少青研究员将在榆中校区做学术讲座
- 2024-10-10 【讲座预告】伊东荣志郎、桑原直子教授将应邀赴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做学术讲座
- 2024-09-29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2024-09-13 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
- 2024-09-13 多物种民族志:西方人类学的物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