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脱贫攻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系列讲座第五讲:北京大学马凤芝教授
2019-07-09 | 中心动态 | 阅读量: | 收藏此文
摘要:
7月5日,甘肃省2018年度重点人才项目“甘肃省脱贫攻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系列讲座第五讲在大学生活动中心502报告厅举行,讲座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凤芝教授做主题为“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报告,报告会由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焦若水教授主持,省内各社工机构与社会组织、在兰高校社会工作研究生等各方参加讲座。
马凤芝教授指出脱贫攻坚是一种贫困治理,社会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通过“土豆与食用菌”两个生动的案例,形象地揭示了反贫困社会工作存在主体性不强的问题,演变成为“保姆式扶贫”。“反贫困社会工作”的介入,充分考虑“求助与受助之间关系”的评估,将求助、受助与助人活动看做一种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认为求助/受助行为具有三个基本元素:个人/家庭有问题或需要时;有人承诺给予时间、努力和资源从而能满足需要及使问题有可能缓解或解决时;当事人直接寻求他人的援助。
在现有的脱贫攻坚事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低度使用专业服务”或“专业服务使用不足”的问题,助人者与受助人之间的关系也往往难以达到所期待的“美好”效果。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特别是脱贫攻坚社会工作服务中应当:1)明白自己从事服务的动机——服务谁的需要?2)懂得求助、受助和帮助对人的意义,个别化服务对象的真正需求及行为实现方法。马凤芝教授从霍耐特和弗雷泽的社会承认理论出发,倡导在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下建立贫困治理的实务框架,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体现为从“需求满足”到“能力建设”、变传统的救助观转变为发展或能力提升,在服务过程中警惕服务依赖与滥用问题。
在问答环节中,与会者踊跃提问,马凤芝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介绍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鼓励甘肃社会工作者投身脱贫攻坚的服务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构建发展性社会工作概念与理论。
相关链接
马凤芝,林护项目执行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工作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社会福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妇女第十次、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十届、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专家,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残联精神健康分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北京市妇女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监事兼副会长。
北京青少年社团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北京市青少年工作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彩虹之家顾问,北京睿博社会工作事务所顾问,北京厚德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北京睦邻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广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顾问。
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福利、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妇女发展与妇女社会工作、临床社会工作、老人社区照顾、医务社会工作、家庭及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学校及青少年社会工作、法庭与调解社会工作等。
最近更新
- 2024-11-15 2025年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招生目录
- 2024-10-28 实践中的投身人类学——以四部民族志为例
- 2024-10-28 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进行非殖民化和反种族主义分析
- 2024-10-21 【讲座预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将应邀来兰做学术讲座
- 2024-10-17 【讲座预告】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斯坦恩·库恩勒将应邀来兰讲学
- 2024-10-17 【讲座预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少青研究员将在榆中校区做学术讲座
- 2024-10-10 【讲座预告】伊东荣志郎、桑原直子教授将应邀赴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做学术讲座
- 2024-09-29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2024-09-13 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
- 2024-09-13 多物种民族志:西方人类学的物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