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共创中华讲坛”开讲
2019-05-25 | 中心动态 | 阅读量: | 收藏此文
摘要:
2019年5月21日,“各民族共创中华讲坛”首期讲座在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举行。
在兰州大学110周年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创办“各民族共创中华讲坛”,邀请由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培养的知名学者前来讲学。该讲坛以著名民族学家杨建新教授提出的“各民族共创中华”为题,展现兰州大学民族学近90年的学术传承和学科风采。举办“各民族共创中华讲坛”,延请知名校友重返母校,也是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为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的献礼。
“各民族共创中华讲坛”首期讲座邀请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孙振玉教授主讲。孙振玉教授师承杨建新教授,是兰州大学民族学培养的首位博士,也是兰州大学培养的首位文科博士。讲座开始前,杨建新教授对“各民族共创中华”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指出多民族性是中国最大的特点,也是中国的一大优势,“各民族共创中华”表现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动过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他对“各民族共创中华讲坛”的举办寄予较高的期望,希望通过该讲坛实现思想的碰撞与对话,推进新时代中国民族研究的发展进程,推动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
孙振玉教授的讲座分为上下两场,在上午的讲座中,他以“我国民族学的当下反思”为主题,回顾了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来中国民族学恢复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学科发展中获取的宝贵经验,同时对“多元文化”立场的演变过程及其片面性进行反思,进而提出“多元文化”与“文化交融”相结合的研究立场,强调新时代要围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研究。
下午,孙振玉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中国语境下宗教的文化融通”的报告。他认为,文化融通是宗教中国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文化融通基于身份协调,关键在于价值汇通,底定于态度统合,本质上是精神融通。他从道德实践、价值整合的角度剖析宗教的中国化,将宗教的文化融通视为一种道德行动,以创造一个神圣与世俗共享的道德区域为目标。讲座后,在与中心师生的交流中,孙振玉教授再次强调在民族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作用。
附“各民族共创中华”理论介绍
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是兰州大学民族研究的优良传统,上世纪30年代,兰州大学民族研究的开拓者顾颉刚先生曾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主张;谷苞教授曾三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上世纪90年代,杨建新教授提炼出“各民族共创中华”理论,并从族体上的相互吸纳、祖国疆域的共同开发、经济上的相互促进、对中国政治历史文化传统的维系、对中华文化宝库的丰富、反对侵略和保卫中华、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维护祖国统一、共铸中华民族精神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杨建新教授的主持下,其研究团队对“共创中华”进行详细论证,并出版了《各民族共创中华》丛书(1999年)。2014年,该丛书入选国家民委“第二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
“各民族共创中华”理论将中国各民族置于平等地位——共创中华的一份子,动态地展示其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提升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相得益彰。今天,我们倡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离不开“各民族共创中华”的理论积淀和历史佐证。
最近更新
- 2025-01-17 姬庆红教授
- 2025-01-10 2024年下半年在我中心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名单
- 2024-12-28 阿旺嘉措教授团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学术团队项目
- 2024-12-28 【新闻资讯】第六届全国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 2024-12-22 李志明副教授
- 2024-12-11 【兰大新闻网】第八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举办
- 2024-12-07 落桑东知副教授
- 2024-12-02 2024年度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教师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 2024-12-02 李静教授获批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2024-12-02 党建引领,推动民族学学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