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心动态 > 徐黎丽教授参加第18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大会

徐黎丽教授参加第18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大会

摘要: 2018年7月15日――20日,第18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大会在巴西佛罗瑞安努波利市的圣卡特琳那州立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300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主旨发言中充分强调了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的学者为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贡献,同时也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中

2018年7月15日――20日,第18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大会在巴西佛罗瑞安努波利市的圣卡特琳那州立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300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主旨发言中充分强调了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的学者为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贡献,同时也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中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多样议题进行了分论坛讨论。

我中心徐黎丽教授参加了本次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的151号分论坛,在论坛上做了“从职业身份对民族身份的影响再反思民族”的报告。本报告认为:起源于分工的职业,是民族维持生存的生计基础;职业与民族以人类不同群体能够使用的自然资料为中心,形成人类不同群体互为表里的身份;职业所需要的专业工具、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或操守、观念和价值观等职业文化,则构成民族的文化属性。职业对民族的影响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采集狩猎地上资源时期职业身份对民族身份的建构作用;二是种植驯养制作地上资源时期职业身份对民族身份的细化作用;三是使用地下、空中资源时期职业身份对民族身份的消解作用;四是资源传输和商品消费时代职业身份对民族身份的瓦解作用。通过对比人类使用的不同自然资源而形成的职业对族群的重要影响,职业从以民族为劳动主体向以资源为劳动部门的转化,民族在国家担任资源管理与职业不断消解民族身份的情况下,从实体逐渐走向虚拟化。

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第16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曾在中国昆明的云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继焦教授被推选连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副理事会长。中国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分别组织分论坛,有20余位中国学者和学子参加了本次大会及分论坛会议。

来源: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