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师资力量>荣休教授>马曼丽教授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封面学者马曼丽教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封面学者马曼丽教授

摘要: 封面学者:马曼丽教授 作者:徐黎丽 当她还是风华正茂的上海姑娘时,曾幻想进入上海歌舞升平的戏剧界,但是命运却使她来到了茫茫黄土山、条条黄土路的大西北。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位上海姑娘爱上了西北的民族与文化,牵挂着西北的边疆。如今她虽已是古稀之年,人们仍

封面学者:马曼丽教授

作者:徐黎丽 

当她还是风华正茂的上海姑娘时,曾幻想进入上海歌舞升平的戏剧界,但是命运却使她来到了茫茫黄土山、条条黄土路的大西北。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位上海姑娘爱上了西北的民族与文化,牵挂着西北的边疆。如今她虽已是古稀之年,人们仍看到她风尘仆仆地迈着矫健轻盈的步伐奔走在中哈边境、中朝边境、中越边境的田野上……她就是在跨国民族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民族学、边疆学学者马曼丽教授。
马曼丽教授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一个海归家庭,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圣约翰教会中学等西式教育,这为她和蔼善良、气质优雅、勤于进取的人格魅力奠定了教育基础。
马教授于1957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大西北。马教授初到兰州大学时给兰州大学苏联专家当口语翻译。1959年反修,苏联专家回国,马教授转为俄语教师。她先后任兰州大学外语系俄语教研室及英德法语教研室主任。1974年,外交部组织西北五省人员编写《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时,她被外交部借调到该编写组发掘沙俄侵华的外文资料。为了找到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她不得不开始自学历史,从此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用马教授自己的话说:“四十岁才真正开始了她晚起而奋起直追的学术人生。”
马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利用外文资料写作沙俄侵华的一些论文,并于1980~1981年先后出版了《准噶尔汗国史》和《秘而不宣的使命》两本译著。接着,她一边翻译史料,一边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准噶尔和厄鲁特蒙古的论文。学术界把她与马大正教授、马汝珩教授并称为国内开拓卫拉特研究领域的“三马”。可以说,她终于凭借自己顽强的拼搏在史学界占有了一席之地。然后她马不停蹄地向西北史地研究领域进发。1983年她凭借外语家底查到了英国斯坦英、日本橘瑞超、瑞典斯文赫定等人物的资料,并与杨建新教授的丝绸之路研究结合,合作出版了《外国考察家在中国西北》一书。此书一出版,很快脱销并名震一时。此后接连出版了《古代开拓家西行足迹》《成吉思汗评传》等有关西北史地和民族的著作以及一批相关论文。
马教授学术生涯最大的转折缘于前苏联的解体。1992年她出访刚刚解体的俄罗斯和中亚,十分关注其解体中的民族问题。于是,她开始关注中国的边疆安全问题,并于1995年出版了《中亚研究——中国西北与中亚跨国民族研究》,书中首先在国内提出“跨国民族”与“和平跨居”的理论观点。马曼丽教授提出了“跨国民族”的概念,实际上,这也标志着跨国民研究在中国的正式起步和发展,虽然学界在概念的使用上一度存在争论,出现了“跨境民族”“跨界民族”这样的概念,但马曼丽教授不仅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更是着手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
之后,她又出版专门以边疆问题为背景的《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跨国民族理论问题综论》等专著,并主编了跨国民族方面的系列丛书。自此之后的十多年中,学界逐步接受并发展了跨国民族研究,相关研究渐呈蔚然之势。由此,马教授也奠定了她开拓跨国民族研究领域的学者地位,成为民族学界知名的佼佼者之一。
如今,马教授虽已年近古稀,但仍在为全球化时代的跨国民族问题研究而笔耕不辍,并将终生致力于西北边疆的跨国民族研究。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来源: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