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心动态 > 兰州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学术年会——“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分论坛圆满结束

兰州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学术年会——“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分论坛圆满结束

摘要: 兰州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学术年会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由兰州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研究院)承办。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激发创新热情、促进学科交叉、拓展学术视野、打造学术精品,宗旨是秉承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倡导奋发向

兰州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学术年会——“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由兰州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研究院)承办。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激发创新热情、促进学科交叉、拓展学术视野、打造学术精品,宗旨是秉承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倡导奋发向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塑造研究生追求卓越、崇尚优秀的学术品质;加强学术交流、搭建展示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平台;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突出国际视野,加强我校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
本次分论坛围绕“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的主题,面向我院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征集论文93篇。并根据论文的研究方向设立民族社会、民族文化、民族史等三个专题,以论坛形式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此外,针对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边疆民族关系”问题,我们举办了两期主题沙龙,围绕民族关系和跨国民族两个方面的问题,为全体与会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我院还特别邀请杨建新教授、赵利生教授、武沐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以民族关系视角谈对中华文化的几点思考”、“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民族交往与国家认同”、“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等三场学术讲座。
一、专题论坛
“民族史”专题论坛于12月1日下午2点在我院会议室举行,讨论活动由09级博士研究生马磊主持,武沐老师和王力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出席了本次论坛。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0篇,10级博士研究生陈思涵等十位同学就本人提交的论文以PPT的形式作了主题报告,在场同学就论文本身与两位老师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其中,09级硕士温梦煜同学的论文“污秽观念与吐蕃部落的食鱼禁忌”引起在场同学的广泛兴趣,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论坛的最后,武沐老师和王力老师对本专题的讨论与交流进行了总结,并对上届年会进行了回顾,经过比较,两位老师对本次研究生学术年会专题论文提交的总体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民族文化”专题于12月2日下午2点在我院会议室顺利举行,10级博士研究生李元元同学主持了本次论坛的讨论,李静老师和王海飞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出席了论坛。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5篇,09级硕士研究生高尚等十一名同学就本人提交的论文做了现场报告。其间,在场同学和两位老师就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东西方宗教文化以及民间传统信仰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论坛的最后,李静老师和王海飞老师对本专题的探讨与交流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民族社会”专题本次共征集到论文共计46篇,经过老师们的认真考虑和筛选,最终选出具有学术创新点和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的13篇文章进行了现场交流。本专题论坛的现场讨论于12月6日晚7点在我院会议室举行。本次专题讨论由08级硕士研究生钟静静主持,赵利生老师和切排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出席了本次论坛。08级博士研究生马小华等十三名同学就本人提交的论文做了现场报告。在场同学根据以上报告,就少数民族人口的社会流动、少数民族妇女研究、民间组织在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融入中发挥的作用等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10级博士研究生贾毅同学的论文“东乡族民间“都阿”及其功用的解读”引起了在座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兴趣,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最后,赵利生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对此次年会提交的论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并为同学们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
 本次分论坛的论文专题报告,根据各专题的论文撰写水平共评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九名。10级博士研究生樊莹、李元元、贾毅分别获得各专题的一等奖,陈思涵、郭清祥、艾比布拉、张翔、何乃柱等五名同学获得二等奖,何威、黄祥深、贾陈亮、高尚、严学勤、刘生琰、陈芳芳、夏妍、杨梅兰等九名同学获得本次分论坛论文评比三等奖。
 二、主题沙龙
12月7日及8日晚7点,“边疆民族问题”主题学术沙龙上期在衡山堂401室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由2008级硕士研究生何艺同学主持,徐黎丽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研究生共50余人。在沙龙的开始,徐老师结合自身长期在边疆地区从事田野调查的经验,向与会同学分享了在中国“民族即边疆”的认识,提出“族群”问题不能通过掩饰来解决,而应放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进行解决的重要观点。徐老师的发言,引发了在座同学关于边疆民族问题及其理论意义与操作意义的热烈讨论。此外,同学们还就民族教育问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民族地区文化发展问题、民族地区宗教问题、民族地区的政治引导以及民族意识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最后,徐老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了简要的点评,提出对于边疆民族关系问题的研究,不能总站在各自文化背景下,也要反思自己,同时进行对比研究。还必须依靠各民族学者发挥自身影响力,共享资源,架起沟通桥梁,从而完成小圈子扩展到大范围的沟通理解。
12月8日晚7点,“边疆民族问题”主题学术沙龙下半期在衡山堂401室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沙龙由2008级硕士研究生何艺同学主持,徐黎丽老师担任指导老师,50余名在校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沙龙。本次沙龙的讨论主题主要围绕“民族关系”与“跨国民族”两个问题展开。同学们结合各自的学术研究背景及生活体验,就近年来多发的边疆民族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从不同的学术视角进行了见仁见智的热烈讨论。对于如何为边疆民族矛盾冲突事件正确定性、如何从根源上化解民族间误解与隔阂、政府政策对于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因素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问题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徐老师对本次论坛发言进行了总结,提出经济发展不是解决边疆民族问题的唯一手段,尤其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地区及民族间经济、社会生活发展水平差异日益缩小,但随着物质趋同的同时,精神层面的差异却越来越大,所以在解读民族关系时,更应关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因素。这次讨论有效地加深了同学们对民族关系与边疆稳定这一问题的再认识,拓宽了学术视野。
三、专场讲座
12月2日晚上7点,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会议室,杨建新教授做了题为“以民族关系视角谈对中华文化的几点思考”的专场讲座,徐黎丽老师担任讲座主持,我院赵利生老师、李静老师、王海飞老师、李洁老师等列席,8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一开始,杨建新教授提出“如何保持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和“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两个问题,随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本场讲座。杨老师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国内外形势,之后对于“什么叫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与中国各民族文化关系如何?中华文化如何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他个人对新时期中华文化的定义:中华文化是以56个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工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汉文化的主要思想作为其传承、交流、发展、表达的工具和符号,在国家层面上,由各民族同创、共认、共享的文化。杨建新老师的讲座引起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极大热情,同学们围绕中华文化相关问题进行了踊跃提问。最后,徐黎丽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讲座。
12月3日上午9点,我中心武沐教授作的题为“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民族交往与国家认同”讲座于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会议室进行,2009级硕士研究生路婷同学担任主持,50多名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的开始,武沐老师首先对河湟地区地理范围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武老师分别对吐蕃族、蒙古族、汉族和回鹘等活动在河湟地区世居民族的分布范围、政治、宗教、军事等问题做了系统、详实的介绍分析。
12月9日下午2点,赵利生教授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会议室做了题为“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的专题讲座,徐黎丽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本次讲座,到场研究生共有50余人。赵老师结合学界对于传统社会规范的内容的界定和划分对传统社会秩序的构建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进而对于新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中法治秩序和混合秩序两者何种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通过中国边缘乡村地区存在的“死给”习俗和“琵琶鬼”习俗举例说明了法律应当与特定的文化、价值相互结合的重要性,间接回答了之前提出的何种秩序占主导的问题。最后,通过卓尼藏族民间“沙尼”互助组织和民间“青苗会”两个例子指出:民间的习俗、规范都与特定的价值相联系,但是,民主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在社会的发展长河中,在乡村社会的构建中法律的作用应越来越明显。最后,徐黎丽老师对本场讲座做了简要总结,并宣布本次年会胜利闭幕。
总体来说,本次分论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教师对于本次论坛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指导。本次学术论坛得到了我院所有教师的大力支持,直接参与的教师数额达到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其次,研究生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积极参与提交论文和讨论交流,与前两届相比,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
再次,总体上看,本届论坛提交的论文水准较往届大大提高。本届论坛收到的论文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特征,这对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拓展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低年级学生的学术潜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掘和鼓励。从本次学术论坛专题论文的评奖结果上看,一部硕士生潜力巨大,博士一年级的研究生有多人获奖,并且包揽了三个专题的第一名。这说明,我院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基础扎实,对于博士研究生及早确定研究方向、从事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论坛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激情和研究热情。论坛结束后,10级硕士研究生收到鼓励和启发,自主创建小型读书会,用以促进彼此间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现已得到我院领导和老师的批准,正在积极筹措中。
综上,本次分论坛加强了研究生学术交流,培养和锻炼了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和科研能力,搭建了展示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平台;论坛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开拓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对我院研究生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民族学研究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
来源: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