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心动态 > 杨建新先生为中心师生作讲座

杨建新先生为中心师生作讲座

摘要: 11月23日上午10时,在衡山堂学术报告厅,杨建新先生为中心师生做题为《从古代丝绸之路的产生到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的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赵利生教授主持,中心研究生参加。杨先生指出丝绸之路是数千年来沿途各民族、各国家共同开发、开拓而形成的,是亚欧人民

   11月23日上午10时,在衡山堂学术报告厅,杨建新先生为中心师生做题为《从古代丝绸之路的产生到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的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赵利生教授主持,中心研究生参加。杨先生指出丝绸之路是数千年来沿途各民族、各国家共同开发、开拓而形成的,是亚欧人民相互交往、长期互通有无的产物,也是推动亚欧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动力。丝绸之路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滥觞期、雏形期和形成期三个阶段。

  滥觞期即西亚、南亚、中亚路线的开发、开拓时期。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最早的源头,是西亚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苏美尔人创立城邦,并逐渐联合成为统一的王国,开展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苏美尔国王的统治在公元前 2334 年结束,以后两河流域及附近地区相继有阿卡德人、巴比伦人、赫梯人、凯喜特人、亚述人、迦勒底人等建立国家,在不同程度上统一两河流域,对西亚文明和区域沟通,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公元前 18 世纪末,阿摩利特人进入并控制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来看,这一地区对内对外贸易活动已有了较高水平。之后赫梯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先后建立王国,在这一地区发展贸易,并铸造货币。公元前 6 世纪中期,新巴比伦衰落,波斯帝国最终将西亚中亚广大地区统一成一个国家。波斯帝国沟通了地中海东岸与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南亚次大陆、中亚河中地区的联系,亚洲西部连成一片。强盛的波斯帝国二百多年的发展中,在它所控制的遥远地区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出现了大量的城镇,发展了大规模的商业贸易活动,为亚欧商贸交通大通道向东向西的开拓,打开了新局面。

  雏形期即欧洲段的开发及其与西亚、中亚、南亚的联通时期。从公元前 9 世纪到公元前7 世纪西亚与欧洲通过希腊人和迦太基人,在地中海上的航海商道和通过小亚细亚的陆路通道,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密切的交往,但是不论规模,还是交往的深度,都因亚欧两地政治环境的不同,受到很大限制。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推动欧洲与西亚等地进一步深入沟通,但是真正把欧洲与西亚、中亚联结成一片,推动丝绸之路完成雏型期的是罗马共和国。

  张骞通西域及中国汉朝对西域的经营,最终促成了丝绸之路正式形成和开通。张骞通西域后,使得这条亚欧商贸交通大通道,在经过数千年发展,经过亚欧众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开发,终于沟通,从而使具有特色并最受各族人民欢迎的丝绸作为商品,通过亚欧商贸交通大通道传入各国。在丝绸之路全线全面开通的两千多年,沿途虽历经沧桑巨变,并出现过时通时阻的情况,但在这条通道上各民族交往从未中断,对推动亚欧各地的发展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推动古代丝绸之路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四点:第一,沿途各国,主要是沿途各大国的主动开拓、经营是丝绸之路开通和维持的主导力量。第二,沿途各国对交通道路的修建,为丝绸之路的运行创造了实际的基础,是丝绸之路得以运行的最重要的条件。第三,遍布于欧亚大陆各交通要道上的大小城镇,是丝绸之路网络上的结点,是商品、资金、人员流转的集散地,是商品产地、交易市场、消费需要的基地,是丝绸之路运行的支柱。第四,丝绸之路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商品的互补性、开拓和维持丝绸之路动力和目的的多样性,是丝绸之路长期存在的重要条件。

  杨先生就具体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或“一带一路”)的新实践,提出三点想法:第一,深入理解和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或“一带一路”)的创新意涵 。第二,应在取得更多国家认同上下功夫。第三,中国应积极主动,多措并举,推动和引导“一带一路”的构建。

  杨先生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认真治学的精神令师生动容,鼓舞着后辈研究者和学习者。

 

来源: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