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学》2017-2019年目录链接(万方数据)
rcenw.lzu.edu.cn/Content/?fh=1309 2022-07-18 - 《中国民族学》集刊
2022年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暑期学校系列讲座
rcenw.lzu.edu.cn/c/202207/1303.html 2022-07-09 - 中心动态
【讲座预告】中心、民族学系将邀请中南民族大学哈正利教授做专题讲座
rcenw.lzu.edu.cn/c/202207/1300.html 2022-07-06 - 中心动态
2022年7月聘赵利生为中心主任
2022年7月4日兰州大学校人【2022】71号文件聘任赵利生教授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聘任周传斌教授、李洁教授为副主任
rcenw.lzu.edu.cn/c/202207/1299.html 2022-07-05 - 历史沿革
李吉和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籍 贯 河南 出生年月 1963.6 职称职务 教授 学科专业 民族学 研究方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研究、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 担任导师 博士生导师(自2022年起仅招收“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讲授课程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电子
rcenw.lzu.edu.cn/c/202207/1298.html 2022-07-01 - 杰出校友
陈晓璐讲师
陈晓璐( 1993 —),土族,甘肃天祝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系讲师。 2018 — 2022 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5 — 2018 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专业,获法学
rcenw.lzu.edu.cn/c/202207/1297.html 2022-07-01 - 讲师
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习惯于民族差异化研究,从族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到民族习俗、建筑、饮食、服装等,倾尽笔墨,“族”分缕析,较少从国家、法治、公民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研究民族问题、看待民族政策。本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
rcenw.lzu.edu.cn/c/202206/1296.html 2022-06-30 - 学术争鸣
民族”、“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双重含义——从葛兆光的《重建“中国”的历史
民族”(N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原义是“出生”。既然出生在同一地方的人总是一方面说同一语言,分享同一文化,另一方面又生活在同一政治制度与法律管治之下,因此,当这个词转指出生在同一地方的人群时,就把文化(含语言、族群)与政治(含法律)的双重含义带进此
rcenw.lzu.edu.cn/Content/?fh=1295 2022-06-30 - 学术争鸣
马建春
馬建春,1983年在西北師範大學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2001年在蘭州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現爲暨南大學中外關係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外關係史、民族史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元代東遷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大食·西域與古代中國》《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
rcenw.lzu.edu.cn/c/202206/1294.html 2022-06-30 - 杰出校友
人类学需要“治愈想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裂痕”
HAU 2014 年夏季刊收录了一篇由阿伯丁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主任 Tim Ingold 撰写的名为“关于民族志就够了!”的文章。以下是特约编辑 Susan MacDougall 与 Ingold 就这篇文章和对它的反应进行的一次简单访谈。
rcenw.lzu.edu.cn/Content/?fh=1292 2022-06-30 - 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