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心动态 > 我国边疆民族史专家刘正寅研究员应邀来兰讲学

我国边疆民族史专家刘正寅研究员应邀来兰讲学

摘要: 10月14日上午9时,应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邀请,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刘正寅,在衡山堂4楼学术报告厅为中心师生做了题为中国边疆民族史研

   10月14日上午9时,应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邀请,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刘正寅,在衡山堂4楼学术报告厅为中心师生做了题为“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的人类学视角——以边疆民族语文献解读为重点”的报告。报告由王希隆教授主持。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尹伟先教授、中心主任赵利生教授、副主任杨文炯教授、徐黎丽教授、李静教授、李树辉教授、菅原纯教授、李洁副教授等参加了讲座。

     刘正寅研究员由自己微信圈里的小故事幽默形象地引申出讲座的主题。由于中国历史的多民族性与研究文献的多语种性,民族语文献在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中有重要的史料学、文献学的价值。刘正寅研究员强调中国历史研究,特别是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不能局限于中原视角、汉文化视角,不能仅以汉语文献、华夏传统文化话语来阐释中国历史,民族语文献所体现的多民族视角、多文化话语同样需要中国历史研究者的给予应有的重视。进而,由多语种民族文献和多文化视角引出的研究范式问题。近代,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审音勘同,对乾嘉为代表的传统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的理论、方法进行了革命。当代,应该注意到民族语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民族学、人类学意义。历史研究,尤其是民族史研究,需要吸收、借鉴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当地民族语文献的解读,对历史现象进行民族学、人类学的观察和提问,突破历史学的传统研究,在成果创新的同时取得理论与方法,通过当地民族语文献的解读,对历史现象进行民族学、人类学的观察和提问,突破历史学的传统研究,在成果创新的同时取得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来源: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