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主页
English
菜单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文献资料
学术机构
校友园地
杨建新教育基金
专题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文献资料
学术机构
校友园地
杨建新教育基金
专题
主页
>
学术争鸣
公共人类学:21世纪人类学发展的新趋势
2021-02-0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层级及其关系
2021-01-30
匮乏与获取:龙王结亲传说的社会隐喻
2021-01-27
重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叙事——20世纪中国民族史观的形成、演变与竞争
2021-01-27
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历程及展望
2021-01-20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从魁阁时期的两个研究文本谈起
2021-01-10
欧洲现代国家的形成:一个国际文献综述
2021-01-10
“问题”与“主义”之变奏: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回顾与前瞻
2021-01-01
河西走廊历史上人地关系的演变
2020-12-09
社会与生物的连接点:医学人类学国际研究动态
2020-12-09
催熟民族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家建构
2020-11-29
中国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反思与民族志书写方式的转变
2020-11-23
李安宅与中国最早的符号学著作《意义学》
2020-11-19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两种视角——从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引言提出的问题谈起
2020-11-02
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2020-10-26
“内卷化”与“去内卷化”简析
2020-10-19
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的两大观点、三大批评和五大误读
2020-10-15
扩展中国政治学的现代国家概念
2020-10-15
多元文化主义视阈下的少数民族权利问题
2020-10-01
后苏联时代如何塑造新人?
2020-09-26
“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话语体系形成的历史脉络
2020-09-22
中国山寨建筑的城市社会学研究
2020-09-16
社会与人民:中国人类学的学术风格
2020-09-06
十年阶层剧变, 才是中国潜在的真正挑战
2020-09-02
读约翰尼斯·费边的《时间与他者——人类学如何制作其对象》
2020-08-27
全球化与民族分裂主义
2020-08-24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十年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与政策
2020-08-23
中国疆域诠释视角:从王朝国家到主权国家
2020-08-13
田野工作与“行动者取向的人类学”:巴特及其学术遗产
2020-08-06
如何观看与了解边疆
2020-08-06
人类世该有怎样的人类学?
2020-07-13
平等、互惠与共享:人与动物关系的灵性本体论审视——以阿拉斯加爱斯基摩社会为例
2020-07-10
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五条路径
2020-07-09
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2020-07-03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
2020-07-01
试论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
2020-07-01
关于社会治理及其现代化的战略思想
2020-06-25
论历史时期西南疆域空间结构的多元属性和流动特征 ——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边疆视角”
2020-06-17
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
2020-06-02
从地方到全球:中国社会人类学历时性视域转向
2020-06-02
1
2
3
4
>
»
中心概况
历史沿革
中心简介
组织机构
师资力量
荣休教授
杨建新教授
马曼丽教授
洲塔教授
王希隆教授
在职人员
教授
特聘教授
外籍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兼职人员
教辅人员
学科建设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
国家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
特色实验室
科学研究
特色方向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奖励
人才培养
本科生
本科生科研
本科生田野实习
硕士生
博士生
博士后流动站
文献资料
《西北史地》
《中国民族学》集刊
图书资料室
在线数据库
文献目录
学术机构
丝绸之路研究会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民族学学会边境民族学专业委员会
校友园地
杰出校友
校友名录
杨建新教育基金
专题
学术争鸣
中心动态
政策要闻
民族之窗
English
Introduction
Faculty
Research
Publications
Collab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