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喜报|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首席专家李静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

石榴籽心连心 石榴籽心连心
2020年06月06日 06:06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项目,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首席专家李静教授主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研究》获准立项。这是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自成立以来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图片



附:李静教授简介

图片

李静,女,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首席专家,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民族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学及女性心理人类学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曾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1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人社中心担任客座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渥太华大学宗教学系文化交流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青海师范大学“高原民族心理与行为”研究团队负责人、青海师范大学“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曾经主持或正在主持的项目有: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于藏区本土文化的高寒生态系统保护与技术推广模式研究”、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甘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及机制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游牧民族文化变迁与心理适应研究”、201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甘青民间信仰对族际互动与文化交融影响之心理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游牧民族生计模式变迁与社会心理适应研究”、2011年文化部项目“中国节日志• 春节甘肃卷”、2011-2012台湾清华大学“季风亚洲与多元文化”计划:“穆斯林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对比研究——以甘肃、台湾及马来西亚的调查为视点”、200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巩固和发展新疆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研究”之子课题“新疆多民族地区影响交际的民族心理因素”、2008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社会结构性差异对民族心理影响的研究”、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甘肃特有民族妇女宗教心理研究”、2005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西北民族交往心理研究”等十余项研究计划。

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发表题为“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教育研究》发表题为“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现状及其社会化发展的理性思考”、《民族研究》发表题为“民族认知结构研究的心理学取向”和“民族交往心理构成要素的心理学分析”等论文;同时在其他核心期刊发表有关民族心理学及女性人类学方面的论文百余篇;在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建立了全国首家民族心理实验室,形成了以民族心理、女性人类学为核心的研究方向。

主要著作


1.主编:《中国节日志.春节》(甘肃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1

2.译著:《传统宗教的终结——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著作中宗教女性主义评论的重要说明》(民族出版社,20103

3.译著:《身体的复活——女性主义、宗教与精神分析》(民族出版社,2008年)

4.译著:《神之变——女性主义与传统宗教》(民族出版社,2007年)

5.专著:《民族交往心理的跨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6.合著:《交往与流动话语中的村落社会变迁》(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年)

7.专著:《民族心理学》(民族出版社,2009.7

近三年发表的核心论文

1.空间•身体•图像:藏族观看实践中的禁忌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2.明朝治边策略下的洮州地区民族互嵌格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3

3.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4.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调适——以青海河南县那达慕为例,青海社会科学,20192

5.当代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11

6.变迁、认同与共生:拉卜楞地区藏族教育的文化选择,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7.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基于青海省河南蒙旗民族语言认知选择的研究,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8.民族认同的维度与路径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

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心理研究综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

10.变迁与适应:新疆南疆城市化发展的心理人类学研究,新疆社会科学,20173

11.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dre Cap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in Tibetan Areas under the Green Energy Environment,Advanc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Psychology ,2019Vol9









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荐稿邮箱:iwozhonghua@126.com


图片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石榴籽心连心”官方公众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石榴籽心连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