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2024田野初体验(五):来自抓喜秀龙分队的第二次报导

西北民族学
2024年08月01日 00:43



民族学/人类学强调对于微观之处的考察,并强调由这种微观而生出来的意义上的差异。同学们在数天的观察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调查地点分为三组,积极着手调查。

炭窑沟组和永丰组分别以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和永丰村为田野地点,从不同视角出发聚焦抓喜秀龙镇的新农村建设。南泥沟组以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为田野地点,聚焦于该村的藏族文化以及汉藏交流图景。




产业兴旺,人民富裕

在抓喜秀龙镇,以红笋、荚豆、长寿豆为主的高原夏菜种植业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但是其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如销售渠道单一、种植规模小、缺乏对夏菜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等。在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推动农民与市场的对接、如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发展成为了抓喜秀龙镇政府和农民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背后还隐藏着产业发展与当地人生活变化的紧密关系。我们在一次访谈中了解到,炭窑沟一些村民常年在新疆打工,却在每年5月-9月返回家乡进行高原夏菜的种植。在当今经济发展阶段,迁离农村落户城镇成为大趋势,是何原因使得这些已经在外地有了稳定住所的“城镇居民”会季节性地返回农村当菜民?在多次长时间访谈,深入了解夏季从城镇重返农村的居民们背后的故事后,我们能发现除了权衡经济来源与支出、气候条件的避暑驱寒等客观条件,还有故土情感、亲属伦理等主观因素会造成这种反向人口流动现象的出现。


图片


生态宜居

在新时代农村建设之下,抓喜秀龙镇在整村推进项目以及易地搬迁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正一步步推进当地居民的用房改造工程。当地政府以建设环境优美和更为宜居的乡村为主要目标,从当地的院墙入手,进行统一的改造,在此基础上,居民的居住基础设施也都有了明显改善,如道路、网络通信、厕所改革等,但在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之下,房屋改造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我们可以从已有的房屋改造中探索房屋改造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改造困境的由来,并尝试探讨恰当的解决思路。

图片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道德储蓄制度是炭窑沟村鼓励村民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事,从而在生活中享受相应表彰与奖励的机制。这一制度不仅是将村民善行善举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回馈的创新,更是实现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重塑的重要途经。从炭窑沟村的“道德储蓄制度”为入手点,通过对村民和村干部两大主体进行访谈,着眼于该制度的从试点走向广泛推广过程中的权力间的互动、运行逻辑和实际效果,从而为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提供道德治理的新思路。


图片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从就医需求到就医选择,在天祝县已经初步建立起村——镇——县三级诊疗体系的基础上,农村老年群体的就医选择体现的不仅是医疗资源传递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是一种基于能动性的个人选择。是否选择就医以及对就医地点的不同选择,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报销政策,经济状况,就医距离,个人意愿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量化分析,从中可以一窥当代农村老年群体就医选择的基本模式,并可以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医疗资源的选择与获取对于农村老年群体的利好与不足,以期对其缺失方面进行有效补充。

图片

民族和谐,文化繁荣

南泥沟组以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为田野地点,聚焦于该村的藏族文化以及汉藏交流图景。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识和象征,也是联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天祝的华锐藏族藏语传承在年轻一代有断代的情况,藏语群体呈现老年化趋势。这体现的不仅是当地藏族基于经济发展的语言选择,同时也反映出华锐藏族在语言文化态度、口头语言艺术传承、语言文化意识等方面的选择性转变。以社会变迁的视角去剖析藏语传承断代这一现象,可以找到双语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平衡点,助力华锐地区藏语在现代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图片

南泥沟村的房屋结构,每家每户不仅都有火炉( ལྕགས་ཐབ་)、佛堂( མཆོད་ཁང་)、煨桑台( བསང་ཁྲི་)、经幡( རླུང་རྟ་)等特色藏式建筑元素,同时又以汉式的瓦砾为顶,红砖为面的房屋结构。每户家庭在自家阳台修建了由大面积玻璃构成的阳光房,这是居民对当地的昼夜温差、日照时间、气候季节差异明显的独特的自然环境的适应。由南泥村个案,我们可以一窥其背后的具体社会经验和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网络,进而对抓喜秀龙的藏族社会形成更深入的、实质性的认识和理解。

图片

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背景下,该地区藏族与汉族之间互动交流的动态性与双向性,不仅体现在汉族文化对藏族社会的渗透与影响,同时也体现在藏族文化对汉族社区的积极回馈与融合。在一次访谈中,一位藏族老人的展示了一双绣有典型藏族艺术纹样的鞋垫,老人详述了此绣艺原本非藏族传统,而是受汉族文化启发后逐渐采纳并融入自身文化实践的生动案例。这一发现成为后续调研的重要线索,引导我们进一步挖掘出更多体现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实例。基于上述初步观察与资料收集,期望全面描绘抓喜秀龙镇民族间文化互动的图景,深入分析其内在机制、表现形式及深远影响。

图片

土地与人,家国情怀

马塞尔·莫斯在《礼物》中说到:“或许,通过研究社会生活的这些隐伏的方面,我们将会对我们各民族所应采取的路线增一点洞见,为各民族的道德与经济添一分光明”。作为一名民族学学子,当我们离开课堂和书本,真真实实踩在这片他者的土地上,面对面的和人交流,把自己置身于陌生社会,记录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社会结构,为他者言语,为社会书写,我想这是民族学,这是田野调查给予我们的独特浪漫与幸福。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北民族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