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高煜芳 居·扎西桑俄|情与器的多重世界:雪域高原的生命和环境

编辑~阿飞 书斋里的人类学家
2021年12月15日 04:22


情与器的多重世界:雪域高原的

生命和环境



作者简介

01

高煜芳 (1987-),男,福建泉州人,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学院和环境学院联合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野生动物保护、本土生态知识、多物种民族志等。

居·扎西桑俄(1970-),男 (藏族),青海久治人,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  要

02

     在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中,雪域高原上不仅生活着人类和非人类的动物,还有普通人一般感知不到的各种非人生命。这些不同形态的生命栖居在同一空间的不同世界中,彼此差异又相互联系。基于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年保玉则地区开展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本文试图以本体论转向的回溯性路径为方法,探讨雪域藏人的外、内、密三重世界,以及这种多重世界的理念对于理解生命和环境之关系提供的启示。在分析藏文的“世界”和“生命”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藏传佛教的相依缘起论对于外器(环境)和内情(生命)关系的认识,并以年保玉则为例描述其外、内、密三重世界,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世界的山神等各种非人。与美洲印第安视角主义不同,雪域藏人的多重世界论通过建立外境、显现和有境三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不仅融合了多元文化论和多元自然论,还超越了主客二元对峙的思维模式,具有非常深厚的哲学基础。在这种理念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关系到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也关系到人与非人之间的和谐,本质上则是内情世界和外器世界之间的平衡。多重世界论为青藏高原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自然保护实践提供了本土理论支撑。

2021/年/第/06/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者手记

      一直以来,国内的生态人类学对青藏高原情有独钟,特别是对于藏文化与当下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被很多人分析过的领域。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我们对于这一议题的关注过于“阐释路径”,而且这种阐释是基于“自我”的客观需求。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理解青藏高原这样一个既是独特生态空间,又是独特文化空间的地方?我们如何真正达到文化的核心层,而是人云亦云过于简单的陈述?本文一个难能可贵之处是很好的描述了藏文化中一些本真性的东西,并将其至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的学术脉络之下,来重新分析雪域高原上的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用本体论转向的术语来说,我们需要真正理解雪域高原上的世界观、宇宙观、本土哲学和知识体系。

     当然摘要中最后一句也很重要,“多重世界论为青藏高原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自然保护实践提供了本土理论支撑”,这个对当下的环境保护的本土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就是我们在开展环境保护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将发端于西方社会的环保逻辑同地方社会关联起来,将空洞的新自由主义式的环保话语转化为适应于本土情景中来。这种源自于雪域高原的探索,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路径。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的越来越泛滥的“野猪困境”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


本文转载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书斋里的人类学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